关于六安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发改委发布时间:2024-05-17 19:38
字号: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六安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提请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落实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计划报告审查决议情况

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认真执行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审查意见,推动思想大解放、环境大优化、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任务大落实,六安现代化建设开创新局面。

(一)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全面落实市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开创现代化幸福六安建设新局面《决定》,全力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八大工程。深入贯彻七个强省工作部署,落实市委《关于加快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打造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力走出新时代六安高质量发展新路的意见》,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印发《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若干政策举措责任清单》,深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推进各项惠企政策有效落实。落实市委常委会现场办公制度,建立清单,闭环推进。开展我和市长聊聊天,解决企业诉求。建立政府引导、开户行牵头、一企一策定期研判机制,常态化开展融资对接。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强化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和风险防控。按季度召开重点工作分析评议会,有效传导压力,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二)持续增强内需拉动作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投资为纲、项目为王理念,开展投资赛马,推深做实扩投资重大项目精选择、重开工、促竣工行动。坚持市政府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和四级调度机制,按月调度通报进展情况,紧盯开工、纳统、竣工等关键环节,强化项目清单化、闭环式运行。实行甘特图式推进,加强节点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按季组织重大项目开工动员,推进项目接续开工。聚焦新增国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以及各类国家试点(示范)补助类资金支持领域和投向,积极谋划打基础、利长远、调结构、增后劲重大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开展细专久双招双引专项行动,构建“1+6+3”招商大格局。深入开展徽动消费乐享六安系列活动,举办皖西白鹅美食展、汽车博览会等促消费活动400余场次,发放消费券5610万元,持续恢复和扩大消费。

(三)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增强产业竞争实力。聚焦“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立足特色资源优势,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持续推进工业积树成林”“老树发新干工程,推动项目向主导产业集聚。开展新三样“5+1”主导产业分析,印发《“5+1”产业释义》。围绕省首位产业,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基地“2361”建设行动,引导氢能产业创新发展。出台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实施六安高端装备基础零部件产业基地新三年《建设规划》,推进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扎实推进服务业集聚提质。

(四)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制定企业研发中心建设认定《工作指引》、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指引》,鼓励引导重点企业建立研发平台。推进县区无科技孵化器清零行动,加快安徽科技大市场六安市场建设。推深做实攀亲结缘工程,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深入合作。建立科技型企业白名单管理制度,强化金融扶持。支持企业吸纳转化市内外先进技术成果,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安徽)科交会,成功举办2场安徽双创汇走进六安活动。坚持人才+项目”“政府+市场+平台,深入推进博士后联合体建设,开展百名博士进企业活动,强化创新人才支撑。

(五)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构建联动共建格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扎实做好与松江区结对合作帮扶。深化与上海市对口合作,召开对口合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建立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个层面组织架构和区县结对、部门对口常态化联络机制。加快合六同城化发展,持续推进四个链接,连续4年与合肥市印发合六经济走廊年度重点项目及合作计划。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加强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联动,推进叶集、固始建设一河两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区。加快皖北(霍邱)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

(六)用心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深入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和50项民生实事。加强三公里就业圈和鸿雁就业驿站建设,常态化推进送工进企”“助企招才专项行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切实解决入园难、上学难问题。成立六安一中、六安二中、六安皋城中学教育集团,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带动辐射作用。加强健康六安建设,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推进医保领域改革创新,稳步开展国家级医疗保障经办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推进智能转诊管理平台应用。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和城市、农村低保标准。从严从实做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建立“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清单,跟踪督办,按月交替开展回头看。统筹发展与安全,切实守牢安全生产底线。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市主要指标增速快于全省、位居前列,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向上走、向前走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1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预期目标

预计完成

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8以上

7左右

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11

7.6

三、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93000

91600左右

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7.5

7.7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10

9

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12以上

10

七、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次靠前

5.7,高于全省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8.5,高于全省

八、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3

3.2

九、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1.4

1.34

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

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十一、粮食总产量(亿斤)

70亿斤以上

72.45

十二、外贸进出口增速(%

9

8.6

十三、直接利用外资增速(%

15

96

十四、到位境内资金增速(%

12

12

十五、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

8

1

十六、能耗双控及生态环境质量

完成省下达

目标任务

完成省下达

目标任务

(一)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经济增长稳中有进。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二季度增速明显提升,下半年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在全省经济运行评议中,前三个季度分别居全省第5、第7、第5位。1-11月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中,12项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88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5。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598.5亿元,增长6.6%,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4。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100亿元,增长7%左右。

1:近五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73.6亿元,增长7.7%11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突破8000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283.5亿元、增长12.2%;涉农贷款余额1976.6亿元、增长16%;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410.1亿元、增长17.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34%。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5.7%8.5%能耗双控及生态环境质量预计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2:近五年全市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项目投资平稳增长。639个纳入省调度的重点项目预计完成投资920亿元,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35个,竣工项目145个。参加全省开工动员项目229个,总投资1159.6亿元。其中,已开工224个,开工率97.8%、居全省第5位;已纳统211个,纳统率92.1%、居全省第4位。实施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64个,预计全年完成投资110亿元以上。争取新增国债项目40个、资金41.05亿元,份额居全省第1位。争取中央预算内项目80个、资金23.8亿元,份额居全省第2位。发行专项债项目71个、落实债券资金69.9亿元。1-11月,全市工业投资增长37.7%,高于全省13.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占全社会投资比重28.9%。制造业投资增长60.3%,高于全省38.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占全社会投资比重24.1%。技改投资增长37.1%,高于全省23.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占全社会投资比重15.7%。舒城、霍山分获二、三季度全省投资赛马成效明显激励地区。

专栏1  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产业类临水玉泉工业园技改、国轩新能源制造基地二期、赛拉弗光伏组件配套、迎驾贡酒数字化酿造、安固装配式材料、天海新能源汽车线束、伟源汽车零部件、航特副车架智能制造、酷豆丁三期技改、开视客车载显示屏、卓越新材料、美臣表面处理等项目开工建设;霍邱县3500mm中厚板、雅迪电动车部件、昕悦汽车零部件、福然德汽车板生产、至信汽车零部件一期、友升铝业汽车零部件、象森生态板、雷利电机等项目竣工建成。

基础设施类金安通用机场主体建成,叶集火车站完成改造,六庆铁路用地获批,和襄高速六安段全面开工建设,金寨民用机场选址获得国家民航局批复;金寨抽水蓄能电站全部建成投运,中煤六安电厂开工建设;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史河、淠河防洪治理工程开工建设,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建设工程加快建设,淠河城南水利枢纽(节制闸)工程竣工投运。

社会事业类霍邱慈爱康复养老、金寨学前教育工程、霍山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提升、舒城学前教育一期工程、如龙康养二期、毛坦厂中学宿舍楼等项目开工建设;皖西经济技术学校、市专门教育学校大别山两山学院、舒城县委党校、金安中医院、天河职业中专学校、叶集第二人民医院、市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市中医院综合楼、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等项目竣工建成。

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9.2万户。全市四上业达3961户,较去年净增413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净增161户、达到1400户;规上服务业企业净增29户、达到214户;资质内建筑业和房地产企业净增55户、达到754户;限上批零住餐企业净增168户、达到1593户。我市入选全省发展民营经济成效明显地区,9家企业入围2023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其中六安钢铁、长江精工、迎驾集团入围营收百强榜单,六安钢排名第3;长江精工、迎驾集团、六安钢铁、应流霍山铸造、中财管道、雅迪机车入围制造业综合百强;振兴控股、万瑞地产、万兴投资入围服务业百强。

(二)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工业动能稳步增强。推进工业积树成林工程,全市落地建设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65个、完成投资307.2亿元。预计全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310户,10亿元企业达到25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建设“2361”行动计划,新引进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亿元以上项目41个、总投资334.6亿元。全市共有汽车领域相关企业190家,其中规上零部件企业66家,后市场企业124家。大力发展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全市新签约光伏储能项目16个、总投资312.3亿元。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户、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5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0户、创新型中小企业121户。379家企业纳入省战新产业名录,净增43家。高端装备基础零部件产业基地集聚规上工业企业87家,市开发区新型元器件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完成建设验收。六安钢铁被工信部认定为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优秀场景安徽应流集团霍山铸造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获批建设。舒城县精密电子基础件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专栏2  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建设工作成效

创新生态。我市与合肥工业大学建立汽车产业校地合作关系。明天氢能获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23全球方案征集活动绿色氢能赛道二等奖。新获批氢能领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00kW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及核心零部件等关键技术开发获得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类)项目立项,星瑞齿轮高精度低噪声长寿命齿轮传动系统研发与产业化揭榜省产业基础能力提升项目。

智造生态。全年培育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和动力电池等相关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20家。金安区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零部件产业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安徽绿沃、易成再生、六安途顺3家企业获得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质,全部达产后每年可处理报废机动车2.6万辆。

服务生态。建成元宇宙新能源汽车体验交互中心。已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1.5万个,超额完成省下达年度建设任务。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完成年度建设评估,获得奖补资金262万元。省内首辆氢燃料电池环卫洗扫车在我市示范应用。建成加氢站2座,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公交车50辆。

人才生态。全市有13所职业院校开设了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六安技师学院与奇瑞汽车、安徽强龙工业达成共建协议,现有奇瑞定向班40人,强龙定向班30人;新能源汽车相关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

文化生态。你充电·我买单为主题,开展新能源汽车驾游大别山风景道活动。已建成露营地14处,房车停车位约400个。

资本生态。26家银行机构共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建设以及相关企业授信33.82亿元。安徽格恩半导体、安徽智通等8家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纳入市级上市后备资源库。将新能源汽车纳入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

开放生态。金安、裕安、舒城和市开发区四个主承载区通过举办新能源汽车企业家沙龙、招商专题推介会等活动,积极开展双招双引。汽车配套出口额达9503万美元。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导则》,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累计建成标准化规模高效种养基地283个。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总数102家。全市净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0家,总数482家、全省第3。预计优势农业特色产业实现综合产值650亿元以上。霍山县成功申创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金寨县获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霍邱长集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创建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服务业活力持续显现。实施服务业锻长补短,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4家,总数达23家、全省第4。聚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累计建成省级两业融合示范单位5家,省级以上、市级众创空间12家、11家,省级以上孵化器5家,省级、市级工业设计中心29家、51家。新增西商省级冷链物流基地和金寨合益食品绿色农产品省级冷链物流集配中心,国家4A级物流企业达9家。做优做强生活性服务业,深入开展徽动消费乐享六安系列活动。金寨县获评首批全国县域商业建设领跑县,霍山、舒城成功申报为全国县域商业建设试点县,霍山县大别山电商产业园入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获批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各1个、安徽省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2个。全年接待游客约571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402亿元分别增长25.5%11.1%悠然蓝溪被授予安徽省现代服务业企业30称号。舒城县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横排头景区入选水利部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金寨中国红岭公路入选全国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全省唯一。

开发区创新升级步伐加快。坚持把开发区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工业强市的主引擎、开放合作的主平台,扎实推进工业强市、开发区创新升级、双招双引”“三位一体决定性工程,出台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开发区内生动力和活力。全市开发区预计实现经营(销售)收入2366.3亿元、增长6%。持续开展标准地改革,全市开发区以标准地方式出让土地129宗、9309亩,占新增业用地的99.2%。持续开展亩均效益评价,霍邱开发区入围全省亩均效益领跑者榜单。叶集化工园区通过省级认定复核。

(三)融长入圈成果显现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组织开展投资安徽行六安亲近苏州营商环境说明会、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投资六安行等活动,新引进沪苏浙亿元以上项目96个、总投资510.5亿元。连续三年实施对标长三角一体化改革,推行110项改革任务,选派173名干部赴沪苏浙跟班学习。累计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9个。在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重点城市举办文旅推介活动,加入乐游长三角旅游专列联盟,全年累计接待沪苏浙游客约283.94万人次。我市在全省扎实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与上海对口合作不断深化。推动上海市属国企、上海市安徽商会等商协会走进六安,举办六安·上海对口合作暨投资环境说明,全市新签约上海加工制造业项目40个、总投资175.8亿元。推动六安企业链上上海产业链供应链,136家规上企业通过供应产品、代工生产等形式与上海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订单总额39.1亿元,增长28.08%。与松江区共建的六松现代产业园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个,总投资77.2亿元,松江国投集团与我市联合发起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吉六零山海合作基金;与金山区共建的六金化工园区已挂牌、实体运营。推动六安农产品走进上海,举办上海五五购物节·六安周专场,组建六安徽骆驼等2家营销平台,建成运营金美好物沪上农展馆等个农产品展销中心,全市建立长期对沪销售渠道152个,销往上海地区农产品92.46万吨,销售额172.44亿元,增长23.9%。金安区与上海光明集团签订异地代储5万吨小麦协议并落实。推出上海-六安精品旅游线路20条,6家职工疗休养基地被认定为上海干部职工疗休养基地。总投资约35亿元的上海交大教育集团附属六安天河职业技术学院项目一期已投入使用。全市29所中小学、4所高校与上海市学校建立结对合作关系。13家医院与上海26家三甲医院共建医联体、科联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服务、名医工作室40个。与中共一大纪念馆联合策划举办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争取上海市财政资金支持实施14个对口合作项目。

合六同城化步伐加快。合六叶高速四改八建成通车,和襄高速合肥至皖豫界段、合霍阜高速、G312合六路合肥段快速化改造加快建设,合肥至武汉高速铁路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我市与合肥市已形成10条快速互联通道。龙河口引水工程全线完工,具备通水条件。抢抓合肥市建设新能源汽车之都机遇,加快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基地、氢燃料电池自主创新和氢能产业高地建设。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六安院引进创新创业团队29家,累计孵化及引进企业32。合肥工业大学技师学院、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合肥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西区落户六安。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金寨县人民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与舒城县人民医院建立合作关系。裕安区妇幼保健院与省妇幼保健院,六安市第四人民医院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帮扶关系。开展跨界河流综合治理和联合监测,落实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跨市罗管闸断面连续10年水质优良。组织选派招商、投融资平台等主要经济部门136名干部赴合肥市拜师学艺

(四)城乡建设成效显著

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编制完成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基本建成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改造小区50个;保交楼扎实推进,化解逾期交房项目20个、19551套。推进住房保障工程建设,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835套。持续完善城市功能,皋街、文庙锦城里、奥特莱斯等7个项目建成运营。全面建立城区水环境水管家”“水当家运行监管机制。出台《六安市城市绿化条例》《六安市城镇园林绿化导则》,实施园林绿化品质提升行动,改造建成绽放公园、桂花公园等5口袋公园。成功申报第三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舒城县晓天老街成功申报安徽历史文化街区。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交通投资110亿元,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59.5公里、提质改造农村公路548.5公里。完成水利投资62.1亿元,4条中小河流、7处小流域得到有效治理,39座病险水库完成除险加固,2个中型灌区完成节水改造。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全覆盖,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金寨县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裕安区被命名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推动主体联农带农,全市参与带动企业665家、农民合作社1797个、家庭农场3770个。“33311”经营性资产管理模式入选国家典型经验做法清单。实施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帮扶服务工程,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4734户、6.77亿元,贷款余额15.59亿元、全省第2。大力实施千万工程,新建97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成功申报21个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上土市温泉小镇、霍山石斛小镇、天堂寨旅游电商小镇创建期满通过验收改善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年实施美丽家园、产业发展等水库移民后扶项目644个、资金6.3亿元,项目数量和资金规模均居全省第1。积极在重点工程项目和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群众用工6180人,发放劳务报酬2956万元,位居全省前列。我市被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表扬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明显地方以工代赈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市

(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保持优良。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积极推进淮河、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制定贯彻国土人工绿化“1+7”导则,全市完成人工造林2.6万亩、封山育林18.1万亩、退化林修复11.3万亩、森林抚育16.6万亩,均超额完成计划任务。纵深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31.1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6%,改善幅度全省第1 ;优良天数比率87.4%,同比改善2.7%。持续强化水污染防治,完成城区第三批小区(单位)、街巷雨污混接整治,新建污水管网24.12公里、改造污水管网64.2公里,全市22个国考断面平均水质均达标,水质优良率95.5%,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25个省考断面平均水质均达标,水质优良率为96%,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成功申报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市,获得国家财政支持资金2亿元。累计成功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个。

执法监管持续加强。强化城区涉气重点区域巡查排查,纳入清单管理污染点源1900余个,围绕点源排查发现问题1950余件,均已立行立改。全面开展三整治一保障专项整治行动,全市排查并整治餐饮油烟问题490件,噪声问题2020件,恶臭异味问题98件。严格排污口审批,有序核销排污口96个。加强对霍邱县城东湖、城西湖、沣河及丰乐河等不能稳定达标的断面流域排查治理。开展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推进36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监督性监测。开展危险废物管理申报登记605家,11家连续监测达标尾矿库移出环境监管系统。深化“河湖长+检察长+河湖警长”机制,全年检察机关共立案涉河湖案件3件,发出检察建议1件。

节能降碳深入推进。出台《六安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严把节能审查关口,以单耗论优劣,能耗要素优先保障单耗先进项目,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减煤降碳一企一策诊断,指导企业通过实施节能改造挖掘节能潜力,预计全年可顺利完成能耗强度目标。出台《六安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初步构建涵盖工业、能源、交通、城乡建筑、农业农村、科技、减污降碳、居民生活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的全市碳达峰“1+N”政策体系。规范有序开发风、光、水、生物质等新能源项目,全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35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483.6万千瓦,装机规模全省第二。市开发区、金寨县开发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金寨县入选中华环保联合会减污降碳 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六)民生福祉切实增进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成功举办首届大别山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建成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28全省第1。建设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1个,新增省级重点学科5个,市老年医院投入使用。千人口床位数、医师数、执业护士数分别达到7.68张、3.12人、3.29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现场评估。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获评省2022年度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成效突出市。创建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4个,6所中职学校完成达标示范创建审查,获省级及以上比赛奖项50余个。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取缔学科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机构82家。665所学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学生20.5万人,对3627名适龄残疾儿童进行入学安置。城区20所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举办市第九届龙舟赛、六安马拉松、江淮果岭全国山地自行车赛等品牌赛事。

粮食安全更加牢固。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切实扛牢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新增工厂化育秧中心124个、插秧机2070台,水稻机插秧率达62%,较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超全省平均水平。完成659.04万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验收。变更调查初步成果显示全市耕地面积746.75万亩,较上年增加0.88万亩。全市粮食播种面积917.29万亩、总产72.45亿斤,实现“二十连丰”,夏粮单产增幅全省第一。新建仓容21.78万吨高标准粮仓。高效完成市县储备轮换5.34万吨,位列全省前茅。持续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入安徽好粮油产品名录11个,总数达17全省第3。全市入统粮油加工企业产值预计达263.79亿元,增长12.5%。深入开展节粮爱粮惜粮行动。深入推进严监管强执法重处罚行动年活动,有力维护粮食流通秩序稳定。

重点领域安全保障有力。抓好能源安全保障,金寨申鑫100MW/200MWh储能电站建成投运,霍邱龙源冯瓴100MW光伏发电项目全容量并网,支撑性电源项目中煤六安电厂开工建设。国家重点项目±800kV特高压陕电入皖完成前期工作,蕴山220kV输变电工程等10个项目投产,有序推进天然气六安-霍邱-颍上干线项目建设。全年组织开展能源领域安全生产服务式督查检查10余次,排查整治安全隐患100多个。圆满完成迎峰度夏电力保供任务,有序推进迎峰度冬能源供应保障。常态化从严从紧抓好信访工作,无事找书记经验被《焦点访谈》报道。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纵深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在全省三季度工作分析评议中,安全生产工作排名全省第1。强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守住安全底线

    民生保障更加健全。深入实施50项民生实事。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8.3亿元,增长16.3%。稳定就业形势,政录企用招录238人全部到岗,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人民网报道。积极保障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养老总床位36836张,护理型床位29645张,占比达80%政府救助+慈善帮扶+自助互助作为全省唯一案例入选2022年度全国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实施34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523处农村供水维修养护项目,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8%,规模化供水率达87.9%全力做好保供稳价,累计销售惠民商品422万斤、让利于民326.6万元。打造全省首个问办一体智能云窗口,实现28家单位545个政务服务事项远程导办”“边聊边办。拓展信用惠民惠企应用场景,提升信易贷服务效能,累计授信211.9亿元。全面推进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以“1份信用报告代替40个部门证明,实现企业开具证明少跑40;完善常态化信用修复机制,帮助企业纠正失信行为,全年通过平台成功修复企业行政处罚信息1832条。

专栏3 民生实事推进情况

促进就业。完成充分就业社区70个;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6097个,开发公益性岗位2412个。按每人1500元的标准发放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培训家政服务人员4.5万人次;新增家政服务人员9888人。
    社会保障。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为721//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为756//月;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调整为938//月,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保持1184//月。新增229个城乡老年食堂(助餐点)。

困难群体救助。开展困难职工帮扶生活救助686人,子女助学202人,医疗救助294人,基本实现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应保尽保。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高到每人80/月,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保障82852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保障89002人。为5922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帮扶困难退役军人4901人。
    教育惠民。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3个(包括回收民办幼儿园);新增托位数9944个。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学生20.5万人左右。
    卫生健康。34105名适龄儿童开展免费牙齿窝沟封闭服务,为47413名适龄儿童开展免费局部涂氟服务,每万人口腔医师数1.5人。免费为12.39万人次农村适龄妇女和1033人次城镇低保适龄妇女提供宫颈癌、乳腺癌免费筛查。全面开通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病种申请鉴定线上办理途径,试行慢特病保障待遇免申即享
    环境保护。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核查,新增完成47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加强对全市2个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监督管理,确保医疗废物及时安全有效处置。
    交通出行。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提质改造工程548.5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98.6公里,危桥改造工程3010米,养护工程1142.9公里。实施便民停车服务行动,已完成停车泊位29447个。
    文体服务。启动“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发放885万元文旅消费券。建成35个城市阅读空间,累计投入资金2379.35万元。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全年完成演出1825场。实施快乐健身行动,维修、改造、升级、补建健身点485个,完成率101.25%
    城乡建设。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公共充电桩1268个。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棚户区5243户,基本建成16496套;改造老旧小区55个,面积85.95万平方米,涉及6544户。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巩固提升工程,农村电网户均配变容量从3千伏安提高到3.1千伏安。改造21个城市菜市和56个乡镇菜市。新建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工会驿站)310个。
    公共安全。开展放心消费示范创建。深入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挽回受害人被骗资金3136.4万元。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552批次。

回顾这一年,我们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克服了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极其困难情况下取得了更好结果。但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发展质效不高,部分经济指标低于年度预期,投资增长乏力,县域经济和开发区支撑力不强;发展动能不够强劲,区位、资源等优势没有用足用好;社会保障不够健全,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直面问题挑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症下药、精准发力,着力加以解决。

三、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任务

综合当前形势,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在坚持高质量发展基础上,立足我市实际,本着实事求是、积极可行原则,争取在实际中做到更好,兼顾年度计划与十四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全面夯实经济增长的实物工作量支撑,持续扩大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建议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2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草案)

指标名称

预期目标

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7.5左右

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8.5

三、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100400

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6以上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高于全省平均

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10

七、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高于全省平均、位次靠前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八、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3.1

九、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1.44

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3

十一、粮食总产量(亿斤)

72以上

十二、外贸进出口增速(%

高于全省平均

十三、直接利用外资增速(%

12

十四、省外到资增速(%

12

十五、能耗双控及生态环境质量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考察六安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的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围绕增速居前列、总量上台阶,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奋力走出新时代六安高质量发展新路。

(一)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

积极打造创新平台。强化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化院地合作,安徽工研院六安院引入创新创业项目团队不少于10个。全力支持皖西学院等本地高校发展,鼓励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打造产业创新平台,全过程开展培育辅导,形成市级平台-省级平台的梯度培育体系,力争新增科技创新平台4家。建设高质量科技企业孵化器,突出科技招商,借鉴和招引有实力孵化器运营机构,助力入孵企业快速成长,力争新增省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发挥安徽大市场六安市场科技服务功能,力争举办科技创新项目资源对接会2场、对接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10个。安徽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六安分园推荐落地项目不少于3个。与合肥工业大学加强市校合作,力争工大智谷落户六安。

推进人才高质量发展行动坚持科创项目和科技人才的双向奔赴,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携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来六安创新创业。搭建互联网+企业+人才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政录企用招录理工科高校毕业生服务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服务,培育、组建一批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组织参加2024年中国(安徽)科交会,举办双创汇走进六安系列路演活动,帮助企业深度对接沪苏浙和合肥科技创新资源。

优化提升创新生态。设立科创类基金,争取省种子基金在我市设立子基金,解决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市场化基金融资缺位问题。做实科技贷款工作,推进实施金融支持科技企业共同成长计划,建立科技企业白名单制度,更新完善融资需求库,细致摸排和服务有贷款意向企业。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水平。持续实施双倍增行动,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750家以上、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350家以上。动态推进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和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的规上制造业企业两清零,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5%以上。

(二)坚持提质扩量,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抢抓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机遇,通过存量企业培育和增量企业引进相结合,不断做大产业规模、推动集群发展。深入实施“2361”行动计划,推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价值链提升、产业链壮大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基地建设统计监测、调度推进和评估考核机制。强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构建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服务网络。支持氢燃料电池系统技术创新、产品升级,降低制造和应用成本,拓展氢能产业应用场景,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建设。聚焦主导产业上下游企业加大招引力度,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加力项目调度推进,加速项目落地见效,力争落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以上新招引亿元以上加工制造业项目30个以上。引导工业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持续优化工业存量,力争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80个。建立工业企业成长培育库,争取年度新增入规企业160户以上。大力实施专精特新倍增行动,打造细分领域单打冠军配套专家,力争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2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户、创新型中小企业50户。

构建服务业新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载体,扩大服务供给,创新业态模式。加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建设,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提质。持续推进物流业提质增效降本,培育新一批冷链基地和冷链集配中心,加快推进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稳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旅游强市建设,完善“1+N”大别山风景道体系,争创省级旅游风景道等品牌。推进大湾4A级景区创建,加快大别山(六安)悠然南山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民宿风景带和集聚区,打响大别·乡宿品牌。加快梦享村、天子寨、天堂寨旅游基础设施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接待游客6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20亿元。

加快农业强市建设。坚持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挖掘粮食生产潜能,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着力提升耕地质量。加快机械强农步伐,提升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耕种收水平。推进农业特色产业链式发展,抓好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转化利用,打造一批专业化、特色化的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依托本地优势特色品种,积极申创新区域公用品牌,健全授权使用和企业准入制度。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进一步提升六安瓜片、霍山石斛、皖西白鹅、皖西麻黄鸡等品牌市场竞争力。

提升园区平台承载能力。充分发挥开发区经济建设主战场、工业强市主引擎、开放合作主平台作用,提升速度、拉升标杆,推动开发区提质扩量增效。大力培育开发区主导产业特别是首位产业,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引导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建立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要素保障机制,推动土地、用工、融资、能耗等发展要素向开发区集中,提升要素利用水平树牢寸土寸金意识,摸清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空间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空间,对存量工业用地落图锁定,为未来产业发展预留空间。提高项目投入产出率和容积率,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开发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探索管委会+公司改革,完善开发区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三)坚持扩大内需,推动消费投资相互促进

扩大有效投资。强化产业项目谋划与筛选,以项目接续建设有力支撑投资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实施投资赛马激励评比,加强分行业分领域调度,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确保投资各项指标考核位居全省前列。聚焦交通、生态保护和治理等使用者付费项目,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紧盯国家、省最新政策和投资导向,重点围绕新增国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及各类国家试点(示范)补助类资金支持领域和投向,谋划推进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调结构、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初步安排市本级政府性投资计划项目38个,总投资720.11亿元。加强项目推进全过程管理,强化新建、续建、竣工、储备项目督查协调调度,用足用好土地、环评、林地等要素保障会商协调机制,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计划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70个以上、竣工120个以上。

专栏4  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

铁路。加快合肥至武汉高铁、六庆铁路项目建设;开展南信合高铁前期研究,谋划推进沿淮铁路;推进六安北站、金寨东站、南溪站建设。

高速公路加快G4222和县至襄阳高速舒城(千人桥)至金寨(皖豫界)段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和襄高速天堂寨支线;积极推进长丰至固始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

机场金安通用机场建成运营,积极推进金寨民用运输机场和霍邱、霍山、舒城通用机场前期工作。

水利水运加快安徽省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建设工程以及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工程等重大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加快史河、淠河防洪治理等工程建设,推进六安港周集作业区公用码头项目、淠史杭灌区(金安区)现代化建设试点项目建设。

国省干线公路加快G529金岳线叶集段、S447古碑至马鬃岭段、S251古碑至黄集段、S333宋家河段、G346舒茶至庐江东汤池段项目建设;开工建设S245全军沙河店段、S103S330杭埠段项目。

能源六安-霍邱-颍上天然气干线工程六安段建成投运;加快中煤六安电厂、叶集夏尔特拉风电等项目建设。争取舒城晓天、金寨果子园抽水蓄能电站纳入《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2021-2035)》安徽省重点实施类项目。  

促进消费升级。徽动消费乐享六安主题促消费活动为抓手,开展汽车展、龙虾节、年货节等系列促消费活动50场次以上。积极推动全市夜间经济发展,打造高品质夜间消费街区。实施商贸企业龙头培育计划,聚焦制造、农、旅游等领域,大力培育本土特色产品(品牌),提升六安消费影响力。紧盯电商、新成立企业、商业综合体等重点市场主体,力争新增限上商贸主体150家以上。开展县域商业建设,支持商贸企业积极开展钻级酒店、安徽老字号、中华老字号、特色商业街等品牌创建活动。

提升招商精准化专业化水平。由全员招商向专业招商转变,充分发挥招商主管部门、驻外联络处、省级以上开发区招商先锋队、主力军作用,打造专人专门、专注专业的招商队伍体系。精准界定主导产业和产业细分领域,厘清比较优势、缺失环节,精准对接关键行业、精准锁定关键企业、精准链接关键地区,全力推进延链强链补链。紧盯“融长入圈”,着力强化与合肥、沪苏浙等地产业协同配套,打造一批面向长三角产业的“配套园”“承接园”积极争取省级新兴产业政府引导基金在我市设立子基金,加强省、市、县三级基金联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产业项目落户。建立专业尽调和联合预审机制,紧盯投资强度、亩均税收、能耗排放、容积率等关键指标,把好项目准入关,提升招商质量效益。

(四)坚持协调联动,深化区域合作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持续选派优秀干部、人才赴沪苏浙地区挂职、跟班学习。借助与松江区结对合作帮扶,积极参与G60科创走廊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协同创新体系。积极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引导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积极与沪苏浙园区合作共建,不断扩大朋友圈,厚植信息源。瞄准沪苏浙地区农产品市场需求,依托各类平台扩大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不断丰富沪苏浙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快长三角生态绿色康养基地和干部职工疗休养基地建设。围绕异地就医、养老等需求,推动实现更多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

深化与上海对口合作。围绕国家方案明确的五大重点任务,聚焦+十见效,深入学习上海市先进理念和创新思维,加大旅游推介力度,推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促进红绿融合发展。大力招引上海农业龙头企业,共同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不断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与上海医疗机构合作,深化重点医院、重点专科帮扶,推动上海专家来我市坐诊和远程医疗协作。积极承接上海加工制造业产业项目梯度转移,推动企业嵌入上海产业链供应链。深化园区共建,着力打造园区合作共建样板。

专栏5 与上海对口合作计划

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上海市共同做好2024年重点项目和事项谋划;筹备上海六安对口合作第二次联席会议、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考察、上海企业六安行等重大活动,牵头做好对口合作国家评估等。

加工制造业和园区合作专班全年举办招商推介活动不少于4场;推深做实六松现代产业园、六金化工园区建设,推动上海湾区高新区霍邱现代产业园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建设常态化举办产需对接、产融对接、产学研合作对接路演、上市辅导培训、企业培训等。

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基地建设及供应合作专班开展绿色食品产业招商推介和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招引上海农业龙头企业来六安投资建设生产加工基地和精深加工项目;组织企业和产品申报进入上海百县百品消费帮扶名录,推动产品进入上海工会采购渠道;推动每个县区在上海设立一个农产品展示销售中心。

城市功能性和文旅康养项目提升合作专班与上海市共同开展马克思主义在六安的传播等课题研究,联合中共一大纪念馆策划举办六安红色文化专题展等活动;积极申报安徽省养老服务业长三角康养基地和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

人才和科创合作专班选派20名干部赴上海市经济部门、开发园区、街道社区等单位开展体悟实训;加强上海人才专家库”“六安企业技术需求库建设;推进上海-六安协同攻关科技创新项目库建设;加强与上海市劳务合作,推动六安家政服务业走向上海市场。

服务业合作专班推动更多疗休养基地认定为上海市职工疗休养基地;参加上海旅游节等重大文旅节庆活动;组织我市骨干医师赴上海进修和临床实践,邀请上海医疗卫生专家来我市开展巡回医疗、门诊坐诊等活动;推动六安市大数据公司与上海市数据企业等加强合作,共同引导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金融合作专班邀请上交所、上海证券机构等专家为我市企业上市挂牌、债券发行等开展辅导培训,将上海来六安投资优质企业及时纳入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培育;推动与上海市国有企业基金合作设立子基金;推动政府平台公司向上交所申报发行公司债券。

推进合六同城化。加快合肥副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合肥副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尽快出台。深化六安“5+1”主导产业与合肥“6+5+X”产业集群协同联动,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与合肥开展全方位园区合作共建,推动合霍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金安区与瑶海区、庐江县共建合六(金安)市际合作园区。加强公共服务协同,推动两地在旅游观光、文化场馆领域实现一码通域

专栏6  合六同城化推进计划

促进产业协作共兴发挥合肥新能源整车企业龙头引领作用,以市开发区、金安开发区、高新区、舒城(杭埠)开发区为主平台,建设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依托氢能产业制造基础,协同开展氢能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推广应用,建设全国知名的氢燃料电池自主创新和产业化高地;加快中国声谷舒城声光电产业园等载体建设,打造合肥电子信息产业首选配套基地。

推进园区合作共建推进合六(金安)市际合作园区建设,推动金安区与合肥市瑶海区、庐江县共同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深化南北园区合作共建,支持合霍产业园聚焦1-2个主攻产业,力争培育10家左右规上企业,打造高质量的专业化特色园区。

推进交通快通畅通建成合霍阜高速,加快推进G312合六路合肥段快速化改造等项目建设,推进S48合六南部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

强化服务便利共享市县联动举办文旅推介活动,推出红色、研学等精品旅游线路;支持合肥高校、职业院校来我市建设新校区或分校,加快合肥工业大学技师学院、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新校区、合肥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西区等项目建设;与合肥知名医院共建医联体,共同打造专科联盟;推进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应用,探索实现同城待遇

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牵头单位一月一对接、分管市领导一季一会商、市政府主要领导半年一调度、党政代表团一年一座谈的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建立产业承接机制,联合举办产需对接、联合招商等活动;持续开展拜师学艺活动,选派3批次45名干部赴合肥市主要经济部门、投融资平台跟班锻炼。

协同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抢抓机遇,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细化实化重点工作。围绕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支持方向,谋划储备一批强基础、补短板、促升级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和省支持范围,努力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五)坚持城乡融合,提升承载能力

激发城市活力。按照人产城相互促进的思路,坚持内涵式发展,丰富中心城市功能和业态,全方位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活力。适度推动城市地下管网建设。针对城市建设关键节点和薄弱环节,按照通堵点、畅循环的思路,结合城区交通现状,开工建设南华路上跨G312及接线工程,积极推进主城区22个老旧小区改造。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持续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协调落实保交楼协议,确保稳妥顺利交付。积极探索多重方式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积极谋划城区公园全民健身、北郊支渠游园等重点项目。持续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谋划开展生活垃圾直运模式试点。实施供水主管网互联互通计划,巩固深化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

专栏7  成片开发计划

金安区安徽警官职业学院以东片区、六安新城三小周边地块片区、金安开发区凤凰湖公园周边片区、金安开发区红达广场周边片区、金安开发区田乐纺织周边片区、金安开发区罗管-1片区、金安开发区罗管-2片区、金安开发区毛坦厂中学附属学校片区、金安开发区城北-2片区、金安区双河镇工业集中区片区、南山新区南部片区、南山新区南湖公园以南片区、南山新区金望花园片区、南山新区党校周边片区、南山新区六安一中以南片区、金安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集聚片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

裕安区六安市凤凰河以西片区、六安市裕安区城南新区西片区、六安市裕安区平桥园区东片区、六安市裕安区平桥园区西片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

叶集区六安市叶集区松源湖水库周边片区、六安市叶集区特色街区片区、六安市叶集区北部产业片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4年调整)。

市开发区高铁新区西北部片区、高铁新区核心片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

提升县城带动能力。立足各县城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趋势,加强产业引导与扶持,有针对性地指导支持县域经济差异化、错位发展,推动深度融入周边发达地区产业分工体系,把县城打造成为承接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的主载体。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明确县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一县一策要求,优化县城功能布局,提升开发建设质量。促进小城镇特色化发展,提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功能。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前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紧盯返贫致贫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高质量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打造特色产品区域品牌,带动周边乡村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积极在重点工程项目领域及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继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和水库移民后续扶持,推进特色种养、光伏、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消费帮扶提档升级,拓宽脱贫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优化衔接资金使用结构,确保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保持总体稳定。管好用好项目资产,切实抓好资产管护运营,做好资产收益分配。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两整一改行动,全面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新申报精品示范村20个左右、省级中心村80个以上,加快建设具有皖西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六)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市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完善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强化外部监督和内部治理,守住管好皖西粮仓。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慎推进金寨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逐步扩大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范围。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提升工程。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林场分类经营制度和管理机制。巩固提升综合医改成果,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创新医防融合机制,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均衡发展。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现DRG结算支付全覆盖。深入推进公租房租补分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重点破除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突出问题。

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力营造极优服务、极简审批、数字赋能、制度保障的良好环境。落实家政企业社区服务网点水电价格政策、养老托育机构用电用水用气执行居民价格政策,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成本。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信用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进一步拓展政企沟通渠道,常态化开展千名干部联万企”“我和市长聊聊天活动,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完善三员一官一平台工作机制,推动企业诉求一线直达”“一口收办、闭环办理,及时为企业纾困解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提升开放水平。强化外贸主体培育,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商标、产品认证,力争进出口总额增速高于全省,培育2家以上出口超6500万美元省级重点外贸企业,孵化有实绩的外贸企业30以上。深入推进铁海联运,引入更多货代公司拓展业务,进一步降低外贸企业物流成本。加快推进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六安联动创新区建设。更大力度吸引利用外资,力争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2%

(七)坚持生态优先,加快绿色发展

推进生态强市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聚焦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建设山水秀美生态强市。持续开展保护林地、自然保护地、湿地、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等森林资源专项行动,全面落实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和各项措施,坚决守牢林业生态安全底线。深化生态环保多元化投资,推动金寨、叶集、舒城、霍山、霍邱等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建设。

持续加强污染防治。用好民声呼应平台,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优化治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深做实大气污染防治七个专项行动,探索推广建立空天地一体化智能预警管控网络系统。坚持一断一策,逐步开展断面上游区域污染隐患排查,消除汛期污染强度大现象,改善城市综合水质指数。持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水质稳定达标。高质量完成农村黑臭水体国家试点市建设任务。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加强一住两公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管理。启动省级无废城市建设。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完善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双碳工作由方案设计转向全面部署阶段,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开展双碳工作试点示范,支持有条件的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申报创建省级碳达峰试点园区。加快推进霍邱县西山林场林业碳汇试点,尽快形成试点示范经验。组织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从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全方位推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工程示范。重点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有序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因地制宜发展集中式光伏。加强宣传氛围营造,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全国生态日广泛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能降碳意识,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八)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

    办好民生实事。高质量实施50项民生实事,紧密结合六安实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突出做好公办幼儿园、公共医疗服务、社区养老、老年食堂、小区断头路畅通、家门口就业、口袋公园、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文明菜市等重点民生实事,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高度关注事关一老一小的民生问题。

提升教育医疗文化公共服务水平。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学前教育普惠发展,落实安心托幼行动,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深化集团化办学,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巩固提升双减成果,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暑期托管服务质量。强化职业院校建设,巩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成果。加快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支持六安技师学院、金寨技师学院争创高职院校。深化健康六安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开展专家下基层、名医送上门”“名医有约等暖心惠民行动。通过盘活存量,逐步改善医院住院条件。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淠史杭精神和皋陶法治文化,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提升改造皖西烈士陵园,办好第七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

优化民生保障。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常态化开展送工进企活动,持续深化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扎实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建设。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农村养老服务改革,深化特殊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推动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推进公民身后一件事”“婚育一件事”“扶残助困一件事办理。继续实施困难残疾人康复工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兜底功能。

夯实粮食能源安全。着力推进耕地保护,持续优化粮食种植结构,稳步提升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强化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精心组织粮油收购,持续抓好保供稳价,不断强化执法监管,大力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坚持政府实物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认真落实粮油收储轮换年度生活物资储备任务。加快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能源保供能力加强分析预警、应急值守、调度协调,做好能源平衡保障、煤电油气供应、负荷管理等工作,切实加强迎峰度夏(冬)能源保供全力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持续推进无越级访乡镇(街道)创建。紧盯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安全生产重点领域,全力排查整治事故隐患,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统筹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工作,深入推进国防动员建设高质量发展,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持续做好五经普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关工委、老龄委等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统计、气象、地震、保密、供销等工作。

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面落实本次会议决议,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真抓实干、奋勇争先,以实干实绩奋力开创六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