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话民生】用心体会“老年助餐食堂”的三种味道

发布时间:2024-02-23 09:11 信息来源:金寨县发改委 浏览次数:372 字号:

我叫刘某成,43岁,金寨县油坊店乡朱堂村人,平时在深圳务工很少回家,听妈妈说,咱村里开了一家“朱堂村老年助餐大食堂”,吃饭可方便了。元旦回家,亲眼可见,亲自品尝,我感到家乡变化很大,现在老年人好幸福呀!难以忘记的乡愁,可谓是“故园此去千余里,春梦犹如夜夜归”...

品尝“妈妈厨艺的味道”。记得小时候每到年关临近,妈妈早早准备可口的饭菜等我们回家,厨房里,妈妈忙碌的身影,不断飘来热气腾腾浓浓的肉香,令馋嘴的我们垂涎欲滴,肚子也随之咕噜咕噜的作响,恨不得马上就能吃上我们向往已久香喷喷的饭菜,还有打糍粑、做糖粑、包饺子、炸排骨、炸圆子、腌腊肉、红豆腐、灌香肠……那种味道成了我们平时奢望的期待。现在因妈妈年纪大了,不能做这些美食, 我也陪着妈妈一道亲自品尝老年食堂的伙食。走进食堂,大厅宽敞整洁,厨房还装有2个高清摄像头,老人在餐厅就餐时,可以看到后厨的情况,让做饭直观透明。菜品以清淡软烂为主,四菜一汤,西红柿炒鸡蛋、红烧四季豆、粉蒸肉、小菜豆腐卤……哇!色香味俱全,飘逸可口的饭菜香味同样是妈妈的味道,老家的味道……

体验“邻里亲情的味道”。听村干部介绍,朱堂老年食堂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补贴,还有村集体出资和爱心人士捐赠三部分,在政府补助的基础上,由党支部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在外能人等捐资捐物,以节俭实用、满足需求为准则,通过整合朱堂村集体闲置房舍,添置电视、餐桌、棋牌桌及体育设施等,着力打造老年助餐服务“幸福圈”。自从老年食堂开业后,85岁五保老人陈爷爷每天都盼望着中午去食堂用餐,以前每天吃饭都是随便凑合,老年食堂饭菜烂,没牙也咬得动,两荤一素一汤,只需要5块钱,解决了很多困难老人的吃饭难题。吃完午饭,很多老人们都不急着回家,而是自发地聚集在村部对面的小广场上,三五成群地聊家常、打扑克、玩健身球、练扇子舞……这里也成了老人们社交、娱乐的平台。村党支部书记陈勇说:“老人们在食堂一起吃饭,一个锅里做菜做饭,他(她)们都认为我们都是一个大家庭,邻居相互融合更和睦了。”是呀,老年助餐食堂让老人在团聚中感受着亲情的温暖,传递着情谊,让爱在凝聚中升华!

感受“人间烟火的味道”。每到饭点,食堂就热闹起来,老人们陆续前来就餐。“在这里吃饭真是太方便了,我算是享清福了,今天的排骨炖得很烂,鱼很新鲜……好吃”,老人们聚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唠家常,88岁的王阿姨一边吃饭一边开心地对我说:“我和你妈一样,孩子们在外很忙,我平时一个人在家烧饭也很麻烦,有时候吃饭就凑合,现在好了,每餐只要5块钱就能吃到两荤一素一汤热乎乎的饭菜,真好。”工作人员介绍说:“食堂主要是服务老人,食材每日现买现做,在配菜上,也是根据老人喜好每天换着来,有的老人爱吃煮得软烂的红烧肉,有的老人喜欢吃糖醋排骨,她们都记在心里。”另外,食堂的这些菜谱也迎合了不少年轻人的口胃,不少在周边做生意的年轻人,每到饭点也跑到老年食堂“蹭饭”,特别是茶春季节,用餐人数可达60多人。在家几天,跟着妈妈深深被“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所感动,更加明白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巴,还要有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

一日三餐是生活琐事,更是民生大事,一间食堂藏人间烟火,一顿美餐聚邻里真情。据了解,自金寨县开展10项暖民心行动以来,油坊店乡党委政府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多措并举开展10项暖民心行动,把群众“微心愿”变成“暖心事”。为了让老人吃得健康,吃得安心,乡党委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全乡6个村老年助餐食堂建设方案、服务清单、管理规定,真正把老年人“舌尖上”的服务放到“心尖上”,保证辖区内老年群体“吃得饱、吃得好、吃得舒心、吃得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