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改”出居住环境新面貌 “造”就群众幸福新生活
今年以来,舒城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老旧小区实际和居民需求,“改”出居住环境新面貌,“造”就群众幸福新生活。2024年来,舒城县投资6808万元,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8个,涉及楼栋79栋,建筑面积14.03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156户。
坚持“三高”,跑出项目“加速度”。坚持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来抓,健全完善部门、社区、小区三级协调联动机制,项目跑出“加速度”,9月底即在全市率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高质量通过省级第三方检查。
一是坚持高起点推动。及时调整县城市更新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组,并抽调专门人员组建工作专班,不断建立健全政府、社区和物业三级协调联动机制,针对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快速处置,并及时对群众作出反馈,争取居民支持,推动项目提速增效。
二是坚持高质量谋划。早在2023年10月即提前谋划年度工程计划,扎实开展现场查勘、方案设计、预算编制等,精细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同时,年初即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年度实施的“五十项民生实事”之一。
三是坚持高水平实施。创新实施连片改造,打破单一小区改造思路,开展“拆墙并区”行动,实施相邻小区联动改造、整个片区统筹改造。坚持多元投入,按照“政府引导、业主自治、市场运作”的模式,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928万元、国开行专项贷款5200万元,引入节能充电、社区养老、便民停车等社会资本600余万元参与老旧小区改造。
聚焦“三问”,办好群众“微实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造理念,聚焦群众天天有感的“细枝末节”,一件件民生“微实事”增添了群众“小确幸”,汇成了百姓“大幸福”。
一是坚持问需于民,让群众暖心。改造前,建立居民议事制度,让居民“唱主角”。属地政府和社区干部组成多个摸底小组,配合设计方详细勘测小区地理环境,对28个老旧小区进行细致摸底。同时联合供水、供电、燃气等管线单位多次实地踏勘,广泛收集改造意见,梳理发现老旧小区基础、人文等方面短板,汇总整理道路、绿化、智慧安防、地下管线、适老化设施等方面亟待改造问题260余条。“一区一案”制定改造设计方案,让老旧小区真正改到居民心坎上。
二是坚持问计于民,让群众安心。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成立业委会,主动邀请小区居民代表参与项目建设的协调和管理,发挥业委会和业主代表熟悉小区情况、了解居民意愿、现场监管方便的优势,推动业委会和业主代表参与居民诉求收集、改造方案制定、项目质量监管等各项工作,变“要我改”为“我要改”,确保将居民意愿落实到项目实施全过程。
三是坚持问效于民,让群众舒心。在小区设定“居民说事角”,对改造效果“问效于民”。持续完善小区功能配套,优化小区人居环境,兴建了集生态停车、康体活动、老年人就餐、邻里中心的“六连游园”“席地园”等社区公园,因地制宜增设了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心理咨询服务站、公共卫生间、阅览室等便民场所,努力打造好群众“十五分钟生活圈”。
严格“三抓”,推动小区“逆生长”。坚持内外兼修、全面提升,将建设整洁、舒适、 安全、美丽的居住环境作为老旧小区改造落脚点,让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
一是抓工程质量监管。及时编制发布《舒城县老旧小区改造通用技术导则》,规范老旧小区改造技术指标。严格落实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在小区醒目位置制作改造项目信息公示牌,压实建设单位、项目管理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责任。实行项目联合验收,将群众意见设为联合验收的最后一道“关卡”,确保项目实施“满意度”
二是抓文化氛围提升。充分利用小区空间,将党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元素有机融入公共区域景观设计,传播文明理念,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将地方历史和红色文化的精髓植入老旧小区改造,将“龙舒贡席”“三线兵工”等传统文化融入小区改造各个角落,彰显城市特色,延续历史文脉。
三是抓长效维护管理。坚持党建引导,强化党组织对居民、业委会、参建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的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积极倡导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和“基础物业+增值服务”的物业服务模式,在具备条件的小区推行市场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服务,保障改造后的小区规范管理;在暂不具备条件的无主管小区,引导居民自主成立业主委员会,提供以保洁、保安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性物业服务,不断提升和改造成果得到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