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2020年智慧健康建设实施方案之“安康码”应用便民工程

发布时间:2020-08-17 16:01 信息来源:六安民生工程办公室 作者:曹蜀皖 浏览次数:287 字号:

市数管局  市卫健委  市人社局  市医保局  财政

为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加强健康管理和创新社会服务,推进“安康码”更大范围推广应用,以信息化提高群众办事获得感和便利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皖(万)事通办”向“皖(万)事如意”转变,根据省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建设“安康码”综合服务平台,拓展丰富“安康码”功能和应用,逐步与“皖事通办”平台应用全贯通,推进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与“安康码”互联互通,推动“安康码”应用覆盖医疗、教育、政务服务、交通出行、社会保障、公用事业和金融服务等更多领域,实现从“一码通行、一码通办”到“一码共享、赋码生活”,为新生活、新奋斗增添新动力。

二、实施内容

(一)建设市级“安康码”综合服务平台。

1.建设“安康码”接入平台。依托省级统一提供的“安康码”能力服务,建设服务级联系统,负责级联调用省级“安康码”身份、健康等信息,上报市级场景接入、场景运行相关信息。根据选择的“安康码”应用场景,建设场景配置管理系统,提供场景配置、场景管理、场景运行调度的管理功能,实现各应用场景统一配置、统一调度。建设接入管理系统,提供应用管理、接入管理、授权管理、访问控制等功能,实现各应用场景的接入申请、接入审批和接入授权控制。

2.建设“安康码”客服平台。建设“安康码”客服平台,提供电话、邮件、短信等多渠道客服接入能力。构建“安康码”知识库,实现线上线下统一的咨询、投诉、工单处理。梳理“安康码”知识库,在系统中提供智能客服,以自助式问答的方式方便群众使用;提供智能搜索,供群众在使用“安康码”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搜索,搜索某场景服务时,系统自动给出搜索结果,便于群众直达场景。

(二)加大“安康码”推广使用力度。

依托“皖事通办”平台,进一步加大“安康码”在辖区范围内推广使用力度,实现特殊时期动态健康认证,为政府有关部门、 用人单位、社区等综合判断个人健康风险等级提供参考。结合各地实际,以2019年底常住人口为基数,各县区“安康码”申领数须达到本地基数的60%以上。

(三)推进“安康码”与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互联互通。

以卫生健康、社保、医保三大应用领域为突破口,推进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与“安康码”互联互通,增加通过“安康码”申领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的功能,并引导群众使用;完善“安康码”和社会保障卡(电子社保卡)线上线下服务能力,社会保障卡实体卡作为“安康码”的线下重要载体,打通相关数据系统,推动数据互联互通,推进各部门提升相关服务水平。市级及各县区分别至少选取1家公立医院开展“安康码”互联互通试点。

(四)推进“安康码”在政务服务大厅应用全覆盖。

打通“安康码”与政务数据共享渠道,改造线下政务一体机业务系统,群众可通过使用“安康码”进行政务服务事项线上预约、线下取号。推动“安康码”与电子云签、电子证照、电子材料有机结合,群众出示“安康码”通过刷脸方式进行活体认证、并在窗口扫码后,窗口后台管理系统自动带出电子证照、电子材料等办事材料,实现“用码办事”。在保障业务安全的前提下,对部分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流程改造,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推行“一码出入、一码取号、一码通办”。

(五)探索“安康码”更多场景应用。

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安康码”在医疗健康、企业服务、支付、公共场所服务、教育、交通出行等更多领域的便民应用。

三、资金来源

(一)“安康码”建设项目(包括“安康码”系统建设、市县<区>两级试点医院硬件设备采购和改造对接、市县<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应用改造及其他场景应用改造等)所需费用由市、县(区)财政分级承担。

(二)“安康码”推广使用费用由市、县(区)财政分级承担。

四、职责分工

(一)市直部门职责。市数管局负责建设“安康码”综合服务平台有关系统;分解“安康码”推广使用目标任务;负责推进“安康码”在市级政务服务大厅应用全覆盖。市卫健委、人社局、医保局会同市数管局负责推进“安康码”管理系统与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互联互通工作。市卫健委、市数管局负责在市级试点医院推广“安康码”互联互通。市财政局负责市本级资金保障。

(二)县区部门职责。各县区数管局负责本辖区“安康码”的推广使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负责推进“安康码”在县级政务服务大厅应用全覆盖。各县区卫健委、人社局、医保局会同数管局负责“安康码”与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互联互通宣传工作。各县区卫健委、数管局负责在县级试点医院推广“安康码”互联互通。各县区财政局负责本级资金保障。

五、实施步骤

(一)市级“安康码”综合服务平台

1. 项目启动(5月)。市数管局制定系统建设方案,启动项目建设工作。

2. 招标采购(5月—6月)。市数管局完成项目招标采购工作。

3. 项目建设(5月—8月)。完成系统建设、部署,开展系统应用培训、上线运行测试等工作。

4. 投入运行(9月)。市数管局完成本级系统评估验收工作,确保所建系统符合预期目标,并投入运行。

5. 考核验收(10月—11月)。开展“安康码”综合服务平台系统建设考核验收。

(二)“安康码”推广使用

1. 启动阶段(5月)。各级数管局制定“安康码”推广使用方案。

2. 推进阶段(5月—10月)。10月底前全面完成“安康码”推广年度目标任务。

3. 验收阶段(11月)。开展“安康码”推广使用情况考核验收。

(三)“安康码”与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互联互通

1. 启动阶段(5月)。明确试点医院,制定“安康码”互联互通和试点推广方案。

2. 实施阶段(5月—9月)。根据“安康码”互联互通和试点推广方案进行相关系统改造。

3. 考核验收(10月—11月)。开展“安康码”互联互通和试点推广考核验收、经验总结。

(四)“安康码”在政务服务大厅应用全覆盖

1. 启动阶段(5月)。各级数管局制定“安康码”在本级政务服务大厅应用全覆盖实施方案。

2. 部署应用(5月—8月)。完成“安康码”应用所需相关设备的采购、部署和使用。

3. 收尾阶段(9月—11月)。完成评估验收和成效总结。

(五)鼓励各地探索“安康码”更多便民应用

1. 启动阶段(5月)。初步明确应用领域,制定“安康码”更多便民应用实施方案。

2. 开展应用(5月—9月)。推动“安康码”在相关领域使用。

3. 收尾阶段(10月—11月)。完成评估验收和成效总结。

六、工作要求

(一)压实工作责任。各级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安康码”平台建设及推广使用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时间节点,逐项抓好落实。牵头部门要履行主体责任,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及时解决“安康码”在建设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类媒介广泛宣传“安康码”在健康管理、疫情防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优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不断扩大“安康码”应用覆盖面和群众参与度。

(三)加强经费保障。“安康码”应用便民工程作为智慧健康建设内容,纳入今年省33项民生工程实施范围,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经费保障,统筹做好资金调度,保障“安康码”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

(四)强化监督考评。各地各单位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制定完善“安康码”保障措施和考评办法,严格实施监督考评。市数管局加强督促检查和考评力度,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确保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