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1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函

浏览次数:893信息来源:市发改委发布时间:2022-07-29 15:37
字号:

尊敬的王朝云等代表

你们在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在建设合六经济走廊中,加快推进“合六氢走廊”建设的建议》(财经类第21号建议)悉。感谢各位代表对我市氢能产业发展的关心,我委对该建议高度重视,赴金安区开展了调研,并联系相关部门召开了座谈会,现根据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氢能产业发展情况

发展现状

一是规划一个产业园我市于2018年在金安区规划氢能产业园现有入驻企业“明天氢能”,一期占地80亩完成投资4亿元,建成了万台套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智能化生产线,落地了全国首个氢电储能项目国网兆瓦级氢能示范站二是建成一座加氢站我市2018年在全省率先建成首座加氢站(是当时全国第6座加氢站),储氢能力为1000kg,日加注能力达1200kg,可满足50-80台燃料电池客车运营加注。加氢站于2021年4月获得安徽省首张氢气充装资格证三是开通一条公交线我市于2019年选定一条公交线全部使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目前运营车辆共计15,单日运营里程220公里左右,单车最高行驶里程已超13万公里,运行可靠稳定四是设立一个院士站。我市于2019年设立了衣宝廉院士工作站,依托院士工作站,打造明天氢能人才团队,获批安徽省科技厅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B类。五是共建一个孵化院我市于2020年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安徽工研院六安院,重点攻关氢能产业链关键技术,孵化冯汉升团队燃料电池离心式空气压缩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21年“创响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全球总决赛二等奖、创客中国”安徽三等奖

发展举措

一是出台一个意见。我市于2019年出台了《关于大力支持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领导围绕氢能产业链,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目前已落实财政奖补资金1.15亿元与长三角部分城市签署氢能产业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二是编制相关规划。我市于2020年编制了《六安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氢能产业作为我市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20-2025年)》将燃料电池产业确定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产业,为我市燃料电池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三是加入一个示范城市群我市与广东省佛山市积极对接,加入由12个城市组成的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2021年12月8日,城市群建设正式启动。四是开展一系列研讨在北京组织召开“构建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研讨会在六安举办长三角氢能科技产业高峰论坛等。

二、关于“合六氢走廊”建设支持情况

(一)建立联系机制。

一是领导高位推动。2021年12月,市党政代表团赴合肥市学习考察,并举行六安—合肥两市经济社会发展合作交流座谈会,共同议定合六同城化18个重点合作事项,将推进“合六氢走廊” 建设作为产业布局协同发展的重点事项列入,同时以两市政府办文件将事项纳入到合六经济走廊2022年度工作清单中共同发力。2022年3月,合肥市召开了合六同城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就氢能产业发展相关事宜进行了部署。合肥市邀请了明天氢能参加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推进会。

二是省市协同推进。4月,通过六安市营商环境办公室,将推动合六氢走廊建设诉求提交省营商环境办公室,与省发改委、省国资委、合肥市经信局等省市部门进行了对接联系。省发改委已编制印发《安徽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将打造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示范城市群,打通合六氢走廊。省国资委积极协调推动淮北矿业集团、省能源集团等有关省属企业与明天氢能对接合作。

三是核心区加强联系。由金安区牵头,明天氢能公司先后对接合肥多个部门和企业,推进氢走廊建设。与合工大,中科大,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特检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围绕氢能应用与燃料电池技术建立了多方位的合作关系;对接合肥市经信局、六安交投、合肥公交,汇报合六氢走廊基本情况,交流合肥公交使用氢燃料车辆的计划;对接安徽特检院,研究在六安氢能示范集聚区,建议设立安徽氢能检测与研发基地的事宜;对接六安交投,商议在312国道养护中开展部分氢燃料车辆示范;与合肥安凯客车建立了配套合作关系,目前运行的六安氢燃料示范车辆有12台氢燃料公交由明天氢能与安凯客车共同开发;与江淮汽车对接氢燃料货车项目,与合力叉车策划在合肥跟六安推动氢燃料叉车示范应用。

四是产业链多市链接。积极联系淮北、阜阳、芜湖、马鞍山等地市直部门,推动与当地企业联系合作。在制氢项目方面,省市积极协调淮北矿业集团、濉芜产业园(氢能产业园)进一步与明天氢能对接,淮北矿业集团临涣焦化公司“十四五”规划项目包括弛放气制氢项目,一期建设一套驰放气制2000Nm3/h氢气装置,二期、三期分别建设驰放气制4000Nm3/h氢气装置,最终形成驰放气制10000Nm3/h氢气装置产能。阜阳市昊源化工副产氢以及中科昊海高纯氢制造等项目也建成投产。芜湖市奇瑞汽车采购我市明天氢能15套燃料电池系统,用于芜湖市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应用。马鞍山市宝武马钢、汉马科技等重点企业与明天氢能在产品研发生产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

(二)推进加氢站建设。

一是加快建设进度。2022年,在金安区六舒路与南山大道交口处中石化南山加油站基础上建成1座加油加氢综合站,项目投资1100万元,截至5月底已经完成基建和设备调试。市商务局积极促成中石化六安分公司与六安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达成《氢燃料公交车加氢销售意向性协议》,首期协调了15辆氢能源公交车在南山加油加氢综合站加注氢燃料,确保加氢站建成后的应用场景。中石化二十铺加油站增加加氢项目已完成项目立项、评审程序;中石油六安分公司也积极谋划2座新建加油加氢站的土地申报工作。

二是强化规划统筹。市城管局正牵头编制《六安市加氢站布局规划(2021-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已完成初稿,并书面征求市直相关部门及各县区政府(管委)意见。6月10日,市直相关部门专题对《规划》内容进行讨论修改。根据《规划》初稿,至2025年,拟建成商用加氢站5座,其中现状单体加氢站一座;现状加油站升级油、氢、电合建站2座;规划新建油、氢、电合建站2座。

(三)推动合六交通一体化

6月27日,六安市交通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宏率队拜访合肥市交通局,与合肥市交通局党组书记、局长汪涛举行工作会谈,共商合六同城化,共谋交通一体化。会上,双方就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快速路改造、水运等合六交通一体化重点项目建设的节点计划、实施步骤、存在问题、近远期目标等进行深入交换意见,就联网、补网、强链交通项目进行谋篇布局。双方对短期内现实的合作和需长期共同努力推动的重大事项、重大项目达成共识。一致认为两地交通部门要努力在常来常往、互帮互助、共建共享中实现两地交通高水平协作、高质量发展。7月15日,六安公交第二批搭载明天氢能燃料电池系统的15台氢能源公交车购置到位,即将投入到18路公交线运营。截至目前,六安公交氢能源公交车总数达到30台。

(四)持续跟进氢冶金冶炼项目

六安钢铁控股集团公司位于霍邱县经济开发区,是钢铁冶炼与轧材生产销售经营为主营业务的长流程钢铁联合企业。该公司对氢冶金冶炼项目已有初步规划设计,初步构想将现有的高炉-转炉炼钢工艺路线逐步转变为直接还原炼铁-电弧炉工艺路线。公司周边铁矿资源丰富,采选区有大量的镜铁矿粉及磁镜混选矿粉可供公司采购使用,镜铁矿粉及磁镜混选矿粉突出的特点是矿粉制粒性能差,不宜大比例用于现有的铁矿球团、铁矿烧结生产。可运用氢气低温还原工艺在固态条件下用氢气还原块矿或粉矿得到具有一定金属化率的海绵铁或铁粉。氢气低温还原工艺包括竖炉还原法和流化床还原法两种工艺,其中竖炉法工艺成熟,是目前直接还原铁生产的主力;流化床法与竖炉法相比具有气固接触充分,反应速度快,床内温度分布均匀,可以合理利用本地区价格较低的镜铁矿粉及磁镜混选矿粉,无须进行铁矿球团与铁矿烧结造块。但是开发氢冶金技术仍存在大容量氢制取问题,六安钢铁控股集团公司正在研究技术方案。市工业主管部门将统筹协调,持续跟进六安钢铁控股集团公司氢冶金冶炼项目。

(五)加强要素保障

一是加强创新支持。2022年,推荐明天氢能“200kW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及核心零部件等关键技术开发”上报揭榜挂帅类项目攻关需求,目前,已成功列入省科技厅发布的2022年“揭榜挂帅”榜单任务,正在对接揭榜方。积极推进明天氢能作为共建单位参与安徽氢能技术创新联合体建设,并与省科技厅、合肥市科技局、阳光电源多次沟通争取。加大资金支持。2022年,帮助明天氢能获得2021年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和推广应用若干政策资金459.36万元,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企业。三是加强土地支持。结合正在编制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六安市成品油零售网点“十四五”规划,自然资源部门认真做好项目选址论证和前期规划,统筹综合能源站的布局建设。四是加强平台创建。帮助明天氢能成功获批安徽省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中心。正在指导明天氢能申报2022年省工程研究中心。

三、下一步支持方向

一是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建设。发挥我市在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方面的先发优势,利用合六经济走廊丰富的科创资源、较强的产业互补能力以及完备的协商协调机制,支持明天氢能安徽工研院六安院等企业和平台全力开展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将我市打造全国知名的燃料电池自主创新高地、高端制造基地和多元应用试验区。

二是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以公交车、物流车等交通运输领域为突破口,重点推进城市公交、厢式物流等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引导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错位发展,加快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应用进程。积极推动在合六城际等线路上进行燃料电池汽车替代示范。依托全市物流园区建设,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合六同城化发展、合六经济走廊建设契机,推动市内、城际间以及区域内燃料电池物流车的示范运营。创新运营模式,积累示范经验,为燃料电池物流车规模化推广提供可行的商业化运营模式。在示范期,全市范围内累计推广燃料电池公交车等70辆左右,推广燃料电池物流车380辆左右。

三是开拓来源。充分利用安徽省内炼焦、氯碱、丙烷、煤化工等工业副产氢资源,加强与马钢、昊源化工、中盐红四方等企业联系,加强与气体企业的气源供应合作,积极与省内供、用氢企业合作。结合现有工业副产氢产能及工业用氢消费地理布局,形成覆盖六安、合肥等地工业副产氢产销链条,实现廉价副产氢就近使用,确保氢气资源的低成本稳定供给。在未来制氢场所约束放宽情况下,依托金寨、霍山、霍邱等地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加大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力度,加快电解水制氢技术研发,打造立足于本地清洁能源的中长期绿色氢气供应体系。

四是加强综合能源站建设。围绕氢能产业布局、氢源保障及终端推广应用统筹推动加氢基础设施布局。重点选择在燃料电池公交示范线周边、加油(气)站以及合六城际客运枢纽等布局建设加氢站,为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的规模化运营以及市政专用车、城际客运车的示范推广提供加氢支撑。加强与合肥在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统筹布局和一体化发展。探索多元化建站模式,积极推动加油(气)站改建加氢站或扩建为油(气)氢合建站。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合作模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站,实现加氢站商业化运营。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出台加氢站管理办法,打通行政审批流程,推进加氢站科学规范建设。

 

类别:B

联系单位:六安市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服务业科)

联系电话:0564-3379346

                        

                         

2022729日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