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集区三元镇“连中三元”,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助力乡村振兴
叶集区持续发挥以工代赈功能作用,巩固赈济模式创新成果,加快补齐农村生产生活和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短板,行“务工”之实、兴“赈济”之效。“十四五”以来,先后实施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9个(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4个、中央财政以工代赈任务资金项目3个、省级财政以工代赈任务资金项目2个),总投资7766万元,获得以工代赈资金4508万元,带动当地群众务工893人,发放劳务报酬704万元。其中,三元镇实现“连中三元”,即2021年以来,连续三年获批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累计获得以工代赈资金2020万元,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产业发展得到了进一步促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是谋而后动,组织动员群众务工。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坚持“先有群众,后有项目”原则,深入群众搞宣传,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板凳会、入户走访及“无事”找书记平台等进行宣传,提升群众对以工代赈政策的知晓率,同步做好当地劳动力数量、务工技能、务工意愿、特殊群众等情况摸排工作。通过宣传,以工代赈政策获得了项目区周边群众的广泛认可,并积极报名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进而形成务工群众花名册,为项目后期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三元镇在“连中三元”以来,累计带动周边群众参与工程建设590人。
二是坚守初心,提升项目赈济效果。项目建设期间,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符合进度要求等前提下,三元镇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坚持“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组织项目区内农村劳动力、城镇低收入人口和就业困难群体等参加工程建设,以“工”促就业、以“赈”济民生,最大程度为有务工意愿和能力的村民创造就业机会,大力激发群众依靠劳动致富的内生动力,让农村群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截至目前,三元镇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累计发放劳务报酬423万元。
三是授之以渔,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项目施工场地、机械设备等,采取“培训+上岗”等方式,联合施工单位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技能培训主要采取室外教学方式,手把手教授劳务人员如何使用工具、如何施工,让劳务人员通过眼睛看、耳朵听、手操作,有更加深刻的现实体会,提高劳务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培训活动定期开展、全员参与,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方式确保务工群众能够学懂、学会。群众在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逐步实现由“力工”向“技工”的转变,扶“志”向扶“智”的转变。项目实施过程中,三元镇累计完成务工群众培训767人次。
四是股权分红,丰富以工代赈内涵。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探索长效分红、设施管护、稳定收益等工作机制。项目建成后的承接运营主体以中央以工代赈资金形成的经营性固定资金为计算依据,采取“村集体经济积累+本村低收入人口”的分配模式,向项目区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分红,保证以工代赈政策长效惠农,充分发挥以工代赈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的功能作用,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三元镇获批的3个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中公益类1个、产业类2个,目前僧王路高标准果园产业道路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公益性岗位已落实,空心挂面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以工代赈试点项目已落实分红资金27.26万元,桥元村产业道路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分红工作正在推进中。
五是突出成效,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在项目实施阶段,三元镇抓住关键少数,通过政策培训宣讲会议,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所在村组相关负责人讲解以工代赈政策要求,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指导以工代赈项目规范实施,切实带动地方群众就近就业增收,真正做到为地方谋发展,为群众办实事。在项目建成后,收集汇总项目实施全流程的相关资料,制作宣传推广视频。积极对接区融媒体中心实地采访务工群众,通过政府网站、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抖音、微信等平台宣传报道,让以工代赈政策内涵深入人心。
三元镇“连中三元”以来,通过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不仅为困难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更激发了他们内生的动力和活力,使得群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援助,而是主动地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对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叶集区将持续发挥以工代赈政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创新、扎实工作,为乡村振兴赋能,努力谱写新时代以工代赈工作的新篇章。